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太子幫火併地 艋舺隘門要拆了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的「艋舺隘門」,清朝至今已二、三百年,是當地歷史景點。去年電影《艋舺》在此取景後更聲名大噪,許多觀光客及背包客都列為必遊景點,躍升觀光熱點,但現在卻傳出面臨拆除,當地居民盼保留隘門意象。
隱身在廣州街223巷口的隘門,通道狹小,僅容兩輛機車勉強並行,上方還有間福德正神廟。
電影《艋舺》中,男主角阮經天、趙又廷飾演的「太子幫」曾在此上演「火併」戲碼,讓隘門成為影迷朝聖景點。根據歷史文獻,每座隘門正是不同勢力範圍的分界線。就如廣州街隘門上方土地廟的對聯「威鎮隘門三百載,恩施艋舺千萬家」所形容的,隘門除管制人員出入,更有防禦、警戒及緩衝的功能,是當地第一線的治安及防禦堡壘。
但北市府以「消防救災不易」為由,將該區列入道路拓寬新建工程計畫,7月底前就要拆除。
居民林宗笙、研究生曾曉鈴認為,艋舺一帶很多歷史景點,保留隘門能與附近串連、帶動發展,隘門有百年歷史又是電影「活」景點,反對拆除。
不過,也有人認為隘門通道狹小,「若火災不堪設想」,贊成拆掉。當地青山里里長李昭成建議,應採「仿古重建」方式保留意象。
他說,隘門是古蹟,又串連周邊剝皮寮、龍山寺、仁濟院育嬰堂碑、學海書院等人文歷史觀光動線,市府應參考歷史照片及文獻,仿古重建一座古隘門,留下當地歷史意象。
北市府文化局表示,內政部曾將艋舺隘門暫定為古蹟,磚石材質因風雨侵襲、年久失修,至今漸失去原貌,遭解除古蹟列管,並非北市列管的文化資產,也不適用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局四科說,隘門配合拓寬工程確定暑假動工拆除,門上的土地公廟則移往他處供奉。為回應民意,決改以「公共藝術」方式重建隘門意象,但礙於消防考量,恐無法在原地重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