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金爵獎”名花有主,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繽紛落幕(頒獎現場);各類電影節應接不暇,中國電影市場“繁花似錦”還是“虛火過旺”?(每個電影節都頒獎,每個獎的價值就有降低,因為太多了)
【演播室主持人】19日,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短短9天內,3000多名中外電影人齊集上海,102個國家的1000多部長 片,9000多部短片參與角逐,可以說,星光熠熠的電影節熱鬧異常。但在熱鬧的背後,有關電影節的諸多非議也是層出不窮。2011年,中國影壇盛事空前, 各種電影節和慶典獎項應接不暇。但在名目紛繁的視覺盛宴背後,中國電影節究竟是“繁花似錦”還是“虛火過旺”?請看記者的調查。
【現場聲】頒獎典禮現場。
【解說】眾星雲集、星光燦爛,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19日落下帷幕。土耳其影片《傷不起的女人》一舉擒獲金爵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 男演員獎”兩項大獎。重慶籍導演章明的新作《郎在對門唱山歌》成為上海電影節最大的黑馬,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和最佳音樂3項大獎歸入囊中。獲得影後的 呂星辰非常激動,她在上臺領獎時開心得唱起了片中的山歌。
【現場同期】唱山歌
【解說】開幕式當夜,媒介大亨默多克夫婦、奧斯卡影後蘇珊‧薩蘭登、好萊塢明星馬特‧狄龍、中國導演馮小剛等300余位影視名人步入上海大劇院,璀璨星光賦予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第一紅毯”的殊榮。
【同期】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主、美國著名電影人巴瑞‧萊文森:
對我來說,看到上海電影節的成長,在接下來的幾年成長,也是非常期待,和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因為它是相對來說比較新的一個電影節,但也很快得到廣泛地認可。
【同期】中國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 童剛:
金爵獎一如既往地吸引了眾多影人和高質量的影片參賽,彰顯了權威性和影響力。
【解說】可以說,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紅火不僅是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火爆的縮影也是我國電影節繁花似錦的代表。2011年,中國影壇盛事空前, 從3月的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到4月的首屆北京國際電影季和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從5月的第11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到6月的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和上海國際 電影節,電影節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熠熠璀璨的紅毯秀、隆重繽紛的頒獎慶典、層出不窮的獎項名目……中國似乎正成為一個電影節大國,但是在繁榮的電影節背 後,也引來了諸多的非議,甚至有人直指這種繁榮是虛火過旺。
【同期】觀眾 曹琴:
就是我覺得大家普通觀眾更關注明星的到訪,來了哪些明星,他們著裝包括他們的氣場、服飾各方面,對于電影本身的關注可能是比較少的。
【解說】縱觀全國各大電影節,最受閃光燈青睞的莫過紅毯走秀。近年來,國內電影節紅毯風光無限,面對絲毫不遜色于國外電影節的明星數量,不 少業內人士卻對紅毯之上的“明星質量”提出質疑,許多在作品上寥有建樹的影星頻頻出席各大電影節,成為網友們稱呼的“紅毯專業戶”。
【同期】觀眾 洪小姐: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更加關注紅毯,哪些明星穿什麼衣服,或者怎麼樣,(他們)比較關注這些。
【解說】相比紅毯秀的熱火,電影節的另一個重要單元——開幕影片卻並未得到相應的關注。觀眾只記得紅毯上你來我往、爭奇鬥艷的明星大腕,但對開閉幕影片卻知之甚少,“不看電影看紅毯”成為眾多電影節的普遍現象。
【同期】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石川:
所以我覺得這可能是電影節的一個悖論,電影節更多的希望是讓優秀的影片來吸引人們的眼光,但是媒體可能更多把注意力放在明星身上。
【解說】佳片的展映與評選無疑是所有電影節的主體內容,然而,參展影片的選擇與安排是國內不少電影節廣受詬病的一個問題,排片表上琳瑯滿目的放映影片,上座情況卻有天差地別,有些作品一票難求甚至多番加場,而有些則是曲高和寡鮮有觀眾。
【同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洲語言文化係助理教授 紀一新:
常常在小廳裏面看到只有3個人,一個是我,還有另外一個國際學者,一個可能是當地的老人家喜愛電影所以買門票來看。
【解說】究竟是眾口難調還是排片漏洞?對于展映影片的不平衡表現,專家認為堅持完備的選片制度和優秀的選片團隊是改善這種良莠不齊的最佳方法。
【同期】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石川:
現在很多國際電影節通常推薦的是“選片人制”,那麼“選片人制”通常都是找一些,比如說在電影的研究、評論或者業界的資深人士,在世界各個 電影節或者電影市場輪流選片,一個主動出擊式的選片,我們現在很多電影節基本上是發一個通告,然後別人報名,像“選片人制”這種方式在中國還沒有實行,這 就是它就是電影節專業性缺乏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解說】除此之外,在競賽單元,獎多、獎爛成為國內不少電影節的桎梏。相比奧斯卡的“小金人”、柏林的“金熊獎”、戛納的“金棕櫚”、威尼 斯的“金獅獎”,國內諸多電影節的評獎環節嚴重缺乏國際認可度和輻射力,電影節對得獎作品的推廣情況並未起到預期效果,獎項儼然成為雞肋。
【同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洲語言文化係助理教授 紀一新:
每個電影節走哪個方向,因為每個電影節當然也是商業活動,希望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一樣是說如果電影獎項太多,每個電影節都頒獎,每個獎的價值就要降低,因為太多了。
【解說】除了優秀電影作品的競賽與展映,電影交易市場是國內外眾多電影節必不可少的環節,它不僅為中外影人提供了專業、快捷的交流與合作, 也是衡量一個電影節影響力與吸引力的關鍵因素。作為中國唯一的A類電影節,“電影買賣”也是“重頭戲”。根據上海國際電影節主辦方近期統計,本屆電影節的 交易市場共吸引了143家參展商、逾2000名買家,盡管展商數量已達歷年最高,但是交易量卻離一些大牌國際電影節還是相差甚遠。
【同期】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石川:
因為以前人們對于上海電影節主要的批評主要還是圍繞著好像沒有什麼大明星,沒有什麼好的影片來參展參賽。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問題呢?主 要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一個功能很強大的交易市場。從今年開始上海電影節在這方面有所改善,但是我希望它的規模能夠進一步地擴大,這對于上海電影節的進一 步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解說】在電影節看似繁華的場面背後,各類名目繁多的活動也是借風造勢,個性缺乏,讓觀眾審美疲勞。
【同期】觀眾 金先生:
基本上每年都有就沒什麼好關注的,就不感覺電影節是一個節日。
【同期】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石川:
中國國內有一些電影節實際上是由地方政府或者企業資助的,通常是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叫做“電影搭臺,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很多出資的單位實際上是為了推廣宣傳自己地方政府,所以這裏面難免產生一些對電影節的一些幹涉。
【解說】針對這些問題,專家表示,面對我國電影節的熱浪襲來,真正營造一個良好電影節文化氛圍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同期】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石川:
這個不是電影節自身的問題,它是需要電影節、媒體以及社會大眾多方面來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電影節的文化氛圍。
【演播室主持人】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每年要舉辦數十個電影節或電影季,包括大眾耳熟能詳的金雞百花電影節、長春電影節、香港金像獎、臺灣 金馬獎和上海國際電影節等,而一些民間電影展映與評獎更是不計其數。在愈演愈烈的電影節熱潮之中,在紛繁光鮮的眾多活動背後,幾家歡喜幾家憂,是否虛火過 旺,我們不妄加評論,但要想使中國電影節走得更穩、更踏實、更加國際化,恐怕還需要下很多真功夫,這是不爭的事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