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戛納驅逐昔日“金棕櫚”得主

(文匯報-新華網)在戛納電影節臨近閉幕之際,今天的頭條大新聞不是對“金棕櫚”的猜測, 而是昔日“金棕櫚”得主、著名導演拉斯‧馮‧提爾被電影節組委會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起因是馮‧提爾在其電影放映後的記者會上的一句話:“我是納粹、 我理解希特勒。”這句話已被此間媒體形容為本屆戛納的“最大醜聞”。
  第64屆戛納電影節注定要被“節外因素”衝擊而載入史冊。先是在電影節剛剛開幕3天後,就爆出法國政界名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斯特勞斯—卡恩的性醜聞。接連數天,電影宮內的電視不再報道電影節本身,而將頻道鎖定在 卡恩被捕的新聞上。諸多影評人感慨:電影還真是趕不上“真人秀”的步伐。卡恩性醜聞比得上任何一部性偵探懸念片——名流、女傭、強姦、出逃、追捕、機場、 逮捕、罪證、入獄、保釋……所有情節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

接踵而至的另一樁“節外”之事,則是著名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在記者 會上的一句話。馮‧提爾是戛納的一位常客,早在1984年,年僅28歲的馮‧提爾就已經前來戛納,並奪得技術獎。此後的27年間,馮‧提爾是戛納獲獎最多 的導演之一。2000年他的參賽片《黑暗中的舞者》意外擠走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奪得“金棕櫚”,曾是一件爭議頗大的意外事件。今年馮‧提爾的參賽片《憂 鬱之星》在戛納放映後,因其預言世界末日而引起相當大的爭議。記者會上,提問者大多針對影片而來,特別是他下一部“色情片”的有關細節。這時有一名女記者 問了一句涉及《憂鬱之星》和導演本人有關德國背景的問題,這位原籍德國的導演回答:“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以為我是一名猶太人,我感覺很好,但後來我才發 現,事實上我是一名納粹,即德國人。”“我還能說什麼呢?我理解希特勒,但我想他幹了很多壞事。人不一定在本質上是好的,但我非常支持猶太人。不,也不是 太支持,因為以色列造成了不少問題。”這大致就是馮‧提爾所說的“出格的話”。

馮‧提爾為什麼會提及這樣的話,在戛納是一個謎。大多 評論認為這是一種策略,是為了讓媒體更多地報道他。但“我是一個納粹”、“我理解希特勒”這句話立即引起爭議。盡管馮‧提爾隨即正式書面道歉,但覆水難 收。在法國,類似的話雖然並不一定違法,但絕對是“政治不正確”的。法國著名的“猶太人組織代表聯合會”立即發表聲明,稱對此言感到“震驚”,“表明現在 存在著一種將納粹主義平常化的危險傾向”。“國際反種族主義和反猶主義陣線”也發表聲明,表示正考慮起訴馮‧提爾。

昨天夜裏戛納電影 節組委會在召開緊急會議後決定,宣布馮‧提爾因這句話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對這位戛納多年來的“老朋友”下了逐客令。據此間媒體報道,今後馮‧提爾可 能永遠不會再來戛納了,但他的電影《憂鬱之星》並沒有從競賽名單中撤下來。戛納電影節主席雅各布在宣布這一決定後表示,這將成為戛納電影節的一個案例,將 來任何人在這一領域如果說出類似的話都將按此例處理。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宣布你為不受歡迎的人。言論自由在任何地方都是有界線的。”第64屆戛納電影節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