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銀幕青年演員現狀調查:有多少人還在裝嫩


(天天新報) 中國的電影票房去年膨脹到了令 人咋舌的一百億元,從年初的賀歲檔到年尾的賀歲檔,幾乎每個重要檔期都票房爆棚。但在那些獲得巨大票房的影片中,有幾部是由年輕人擔綱的呢?47歲的甄子 丹和54歲的葛優不僅成為去年電影圈的勞動模范,更成為了票房的中堅力量。一年一度的青年節來臨,悉數電影圈的青年,卻發現青黃不接、斷層嚴重的事實。

    1999年,謝霆鋒在《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 篇》中首次登陸大銀幕,當時只有19歲的謝霆鋒可謂不折不扣的年輕人。今年謝霆鋒憑借《線人》中20歲出頭的古惑仔角色榮登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帝寶座,令 人感到詫異的是,在這11年的時間裏,謝霆鋒始終徘徊于各種年輕人的角色,但卻從來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年輕人”也已經31歲了。與謝霆鋒同時出道的吳彥祖 的情況似乎更糟糕,他比謝霆鋒年長整整6歲,但仍舊被電影圈委以年輕帥哥的角色。不過最離譜的是古天樂,這個今年還在大銀幕上與吳彥祖搶女朋友的“年輕 人”實際上已經41歲了。
    把電影圈這些“年輕人”的代表集合在一起應該更能說明問 題,余文樂今年30歲、謝霆鋒31歲、吳彥祖37歲、馮德倫37歲、古天樂41歲。女明星當中,在《單身男女》中與古天樂、吳彥祖談情說愛的高圓圓32 歲,張柏芝31歲、楊千女華37歲、鄭秀文39歲……這些“年輕人”有不少在現實生活中都已經到了不折不扣的中年階段,他們在大銀幕上還能年輕多久?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是趙本山小品裏 的一句自我調侃,但事實上,在演藝圈裏,後浪要超越前浪絕非易事。有人說新人“出道難,難于上青天”,但也有人反駁“君不見,新人楊冪僅憑《宮》(內地版 韓版)一劇大紅特紅?”新人出道究竟有何難?五四青年節,一個充滿朝氣的節日裏,本報記者採訪了制片人、編劇和經紀人,聽聽他們說說新人出道的四重 “難”。
    一重難 有多少人願砸錢冒險?
    在演藝圈內出道,無非拍戲、唱歌、接廣告。但事實上,要接到戲、排到歌,都得仰賴于幕後的制作人。電視劇也好,電影也罷,制片人就是商人, 計算的是投入和產出,新人成本雖低,但風險更高,所以臺灣地區資深制作人李小姐對記者坦言,現在很多制片人和導演,寧願多花錢請明星,不願省錢培養新人。
    臺灣地區資深經紀人葉可棠小姐在接受採訪時也直言,劇組用已成名的明星的風險更低,“這就跟上學一樣,如果演藝圈是一個學校,新人就好比剛 剛加入這個學校,什麼都得從頭學,而成熟的明星就好比已經學習多年然後畢業,劇組請明星可以省去很多培訓工作,所以更多劇組都喜歡用成熟的明星”。
    記者注意到,相比電視劇已經成為一個新人輩出的平臺,電影圈依舊是老氣橫秋。對此,去年憑借《一不小心愛上你》而獲得首都新秀編劇獎的王伊 認為,這是因為這兩種產品的屬性而決定的,電視劇是觀眾打開電視免費就能看,而電影需要把觀眾請進電影院,而且電影的成本也往往要比電視劇高,所以電影需 要很多前期宣傳,而這些宣傳需要仰賴明星的陣容,所以電影劇組一般都更願意請明星,也有資本請明星。
    二重難 沒休息,沒地位,沒鈔票
    接到了戲,仍不代表新人就能出道。這期間要吃多少苦,或許只有這些初出茅廬的青年人自己知道。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青年演員告訴記者:“比 如冬天拍戲的時候,一般都是先拍小演員的戲,有時候明明有和大牌一起的戲,但大牌不會先出現,得一群人試拍好幾遍,最後覺得沒問題了才請大牌來。”新人其 實就是“沒休息,沒地位,沒鈔票”的三無狀態。
    新人只有靠自己苦出來。近幾年最火的青年演員楊冪,去年憑借一部《宮》人氣飛升,但這背後的艱辛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昨天是青年節,但她依 舊在拍《命運交響曲》一直拍戲到深夜。問起有沒有享受半天的假期,拍戲間隙的她通過經紀人趙若堯答:“哪裏有休假,所有的法定假期都和我無關。”
    趙若堯感嘆:“其他24歲的女孩,可能忙于學習、購物、談戀愛,但她去年一年休息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7天。另外,她去年是連續幾個月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趙若堯坦言:“作為經紀人還好,我們有時可以輪班,但她不行,比如有次,她發燒到40度,我勸她休息,但她說當天要拍個大場面,還是堅持去了片場。”
    如今的楊冪通告一直排到年底。趙若堯告訴記者:“今年還有兩部電視劇要拍,接下去全部是電影。但這背後楊冪付出很多,她對自己特別狠,比如最近已經很忙,有些通告我們覺得沒必要去,但她說,現在正好是大家都關注自己的時間,這段時間必須得抓住,還是堅持去。”
    三重難 沒有好劇本,只能混個臉熟
    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賦?這條金科玉律在影視圈則要打個問號。有時候一個劇本對青年演員來說,就像天上掉下的餡餅可遇不可求。遇到 了,就扶搖直上;遇不到,就永遠默默無聞。王伊認為,“劇本第一”的原則,在電視劇領域更為明顯,“我們《一不小心愛上你》用的幾乎全部就都是新人,但收 視率依舊很高。因為電視劇時間比電影長,三、四十個小時,觀眾看任何一張臉都會看膩,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劇本”。
    王伊直言:“其實電視圈裏也有很多好的演員,他們的演技非常好,但是沒有特別好的劇本,于是他們空懷絕技但無地可施。這樣的演員太多,我不 太好提他們的名字,但觀眾相信會有體會——就是很多演員,你看到他們的臉會很熟,知道他們在什麼片子裏出現過,但就是想不起他們的名字。而反過來,有的演 員之前沒拍多少戲,但就因為一部戲,突然就被大家記住了,這裏面相信劇本的功勞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四重難 臉蛋雖重要,光漂亮可不頂用
    或許很多人鄙視以貌取人,但在演藝圈,相貌其實就是成為一個明星的資本。但王伊告訴記者:“新人,光人新是不夠的,要長得有新意,要能創造出新形象,新個性,要有新特點,讓人耳目一新,從而記住你和你詮釋的角色,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趙薇、周迅、舒淇、章子怡,你說他們是絕對標致的美女嗎?或許都不是,但每個人有自己的特色,讓人一看就能記住,比如趙薇水靈的大眼睛, 舒淇性感的大嘴。再比如,張藝謀為什麼會看中周冬雨,她也不算漂亮,但就因為張藝謀說她長得幹凈”,王伊還舉了國內不少男明星的例子:“如今的出道男星, 已經不是講究標準的濃眉大眼。你看近幾年火的,王寶強、孫紅雷、李幼斌,都不是標準的帥哥,但他們有自己的特色,這些特色就能夠用來更好的詮釋角色,突出 角色的特點。”
    王伊認為,在如今越來越強調個性的時代,長得有個性,已經是一個選取演員的重要標準。但她也直言,劇組在挑選新人時,臉蛋絕對不是參考的全 部,“比如我們選角,先會挑了下大概合適的演員,然後會讓這些演員先看劇本,再讓他們根據劇本先演給我們看,我們覺得他(她)能夠放大角色的特點,才會最 終確定,他(她)就是我們想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