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自己的背影,好像歷史在你身後拍一下。」昨天電影發表會上,除了已逝的林海音,五位電影主角與五位導演齊聚。詩人余光中看著以他背影為主景的電影海報,感慨不已。
不是每個作家都肯「配合演出」。拍攝楊牧紀錄片的溫知儀說,楊牧不願對鏡頭演戲。她使出激將法:「我打電話給林靖傑,他說王文興很配合」,楊牧淡淡回答:「喔,他很會演吧。」溫知儀只得放手讓楊牧「自然表現」。
惜言如金的周夢蝶,在「化城再來人」中卻滔滔不絕對著鏡頭述說一生;甚至一開場便脫光洗澡,把好友張拓蕪嚇壞了。導演陳傳興形容周夢蝶是大江健三郎筆下的「憂容童子」,「臉上刻滿歲月痕跡,心裡卻是這麼快樂」。
詩人鄭愁予認為,他的文學歷程「從游世到濟世,從藝術到仁術」,而陳傳興拍攝的「如霧起時」宛如他的文學斷代,「我游世的部份都紀錄在電影了。」
如何消化大師的「功課」,是導演們的難關。陳懷恩坦承,余光中作品逾六十本,「越看越迷糊」。關鍵時刻他領悟「電影最重要的是人」,丟掉作品,回到人的位置,以余光中串起這幾十年來文壇的發展,完成「逍遙遊」。
楊力州拍攝的「兩地」,傳主林海音已不在人間。楊力州表示,拍攝過程中,發現比起林海音面臨的時代局限,將台灣不同省籍的作家挖掘出來,「我的局限根本不算什麼。」
【2011/04/07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